內容目錄
節能減碳100招總覽!從生活到工作全面減碳
居家生活篇:20個節能減碳好習慣
- 減少待機電力,拔插頭:電器在待機狀態仍會消耗5-10%的電力,完全關閉或拔除插頭能節省約10%的家庭用電。
- 使用節能電器(能源效率標章):選購具有節能標章的家電,能效1級與5級產品的耗電量可相差40%以上。
- LED燈泡取代傳統燈具:LED燈比傳統燈泡節能80%,壽命長達25,000小時,雖初期投資較高,但長期可節省大量電費。
- 自然通風與室內綠化降溫:適時開窗通風可減少空調使用;室內植物如虎尾蘭、波士頓腎蕨等可調節室內濕度,降低空調需求。
- 冷氣溫度設定26°C以上:每提高冷氣溫度1°C,可節省約6%的耗電量。使用電風扇輔助可增強舒適度。
- 使用電風扇代替冷氣:電風扇耗電量僅為冷氣的1/10,許多情況下足以提供舒適感。
- 洗衣機使用冷水洗滌:約90%的洗衣機耗電來自加熱水溫,使用冷水洗滌可大幅節電,同時延長衣物壽命。
- 陽台曬衣代替烘乾機:烘乾機是家中耗電大戶,自然風乾衣物不僅節能,還能減少衣物磨損。
- 冰箱定期除霜與清潔:冰箱結霜會增加15-20%的耗電量,保持冰箱通風口和冷凝器清潔也能提高效率。
- 冰箱溫度適度調整:冰箱溫度建議設定在4-5°C,冷凍室在-18°C,每調低1°C會增加約5%的耗電量。
- 使用窗簾或遮陽板阻隔陽光:夏季使用淺色窗簾反射陽光,可降低室內溫度2-3°C,減少冷氣使用。
- 使用智能插座和定時器:自動控制電器運作時間,避免不必要的耗電。
- 保溫瓶裝熱水代替反覆煮水:一次煮沸足量熱水並存放在保溫瓶中,比重複燒水節能約50%。
- 選用變頻家電:變頻技術能根據需求調整運作功率,冷氣、冰箱、洗衣機等變頻產品可節能20-50%。
- 家中裝設太陽能系統:若條件允許,安裝太陽能板可自產綠電,雖初期投資較高,但長期來看可降低碳足跡並節省電費。
- 節水也能減碳:處理和輸送水資源需要能源,安裝省水龍頭、淋浴器等節水設備間接減少碳排放。
- 使用電磁爐代替瓦斯爐:電磁爐熱效率可達90%,比瓦斯爐的40-50%高出許多,且不產生室內污染。
- 家中配置合適大小的電器:避免過大或過小的家電,選擇符合實際需求的尺寸最節能。
- 保持家電清潔與定期保養:灰塵會降低家電效率,如冷氣濾網髒污可增加15%耗電,定期清潔保養能延長使用壽命。
- 正確使用電熱水器:若使用儲水式熱水器,設定溫度在55°C左右最適宜;使用即熱式熱水器時避免頻繁開關。
飲食習慣篇:15個低碳飲食選擇
- 減少肉類攝取,多吃在地蔬果:畜牧業是溫室氣體主要來源之一,牛肉的碳足跡是蔬菜的約50倍。實踐「週一無肉日」等簡單行動即可產生顯著影響。
- 自備餐具、拒絕一次性塑膠:隨身攜帶環保餐具和水瓶,拒絕使用免洗餐具。一個人一年可減少約145件一次性塑膠製品。
- 支持有機與公平貿易產品:有機農業減少化學肥料使用,能降低約40%的碳排放;公平貿易產品通常具有更嚴格的環境標準。
- 選擇當季食材,減少溫室作物:非季節性蔬果通常需要溫室栽培或長途運輸,碳足跡較高。選擇當季食材可減少50-60%的能源消耗。
- 適量購買食物,減少廚餘:全球約1/3的食物被浪費,產生的溫室氣體相當於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國。計劃性採購和善用剩食可大幅減少廚餘。
- 嘗試植物性蛋白質:豆類、堅果等植物性蛋白質的碳足跡遠低於動物性蛋白質,同時提供豐富營養。
- 選擇低加工食品:高度加工食品通常需要更多能源和包裝,選擇新鮮和低加工食材更環保。
- 自製餐點代替外食與外送:自己下廚不僅能控制食材來源,還能減少外送產生的包裝垃圾和運輸碳排。
- 節約用水烹飪:蒸煮食物使用鍋蓋,可減少約20%的能源消耗;使用適量的水煮食物更節能。
- 合理使用冰箱存儲:妥善規劃冰箱空間,避免頻繁開門和過度填塞,能提高冰箱效率並延長食物保鮮期。
- 堆肥廚餘:家庭或社區堆肥可減少廚餘進入垃圾掩埋場產生甲烷,同時產生有機肥料。
- 減少飲用瓶裝水:自來水經處理後通常安全可飲用,若擔心水質可使用濾水器,避免購買瓶裝水。
- 選擇散裝食品:購買散裝食品可減少包裝廢棄物,自備容器購物更環保。
- 實踐「舊食材先吃」原則: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,優先消耗冰箱和儲藏室中較舊的食材,減少過期浪費。
- 減少外賣和食品外送:外賣通常伴隨大量一次性包裝,選擇堂食或自取外帶並拒絕不必要的餐具和包裝。
交通出行篇:15個環保移動方式
- 搭乘大眾運輸、共乘計程車:一位通勤者轉用大眾運輸每年可減少約2噸CO₂排放;4人共乘一輛車比單獨駕駛減少約75%的碳排放。
- 騎自行車或步行:短程出行選擇自行車或步行,不僅零排放,還能增加身體活動。研究顯示,每騎行1公里可減少約250克CO₂排放。
- 使用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:純電動車行駛時零排放,全生命週期碳排放比燃油車低40-50%;油電混合車能減少約30%的碳排放。
- 練習生態駕駛:平穩加速、適時換檔、避免急剎車等駕駛習慣可節省15-30%的燃油。
- 適當胎壓維護:輪胎壓力每降低10%,油耗會增加約3.3%,定期檢查輪胎壓力是簡單有效的節能措施。
- 減少空轉引擎:車輛靜止超過10秒應熄火,現代引擎啟動耗油量極小,長時間空轉非常浪費燃油。
- 規劃最佳路線:使用導航軟體找出最短或最省油的路線,避開塞車路段,可節省5-15%的燃油。
- 減少短程駕駛:引擎在冷啟動時耗油最多,多個短程比一個長程耗油多。若可能,將多個短程合併為一個長程行程。
- 選擇共享交通工具:使用共享單車、共享汽車等,減少私人車輛數量和製造過程的碳排放。
- 減少航空旅行:飛機是碳排放最高的交通方式,一趟台北到東京的往返飛行約產生1噸CO₂。考慮以視訊會議替代不必要的商務旅行。
- 選擇直飛航班:起飛和降落階段耗油最多,避免轉機可減少約20%的碳排放。
- 出差選擇綠色旅館:選擇具有環保認證的住宿,如綠建築、節能設施等。
- 維持車輛良好狀態:定期保養車輛、更換機油和空氣濾清器可提高燃油效率3-4%。
- 減少車內不必要重量:行李箱中每增加45kg重量,燃油效率會下降約1-2%。清理車內不必要物品能節省燃油。
- 使用車頂行李箱的注意事項:空置的車頂架會增加約10%的風阻,不使用時應拆除;有需要時應選擇流線型設計的行李箱。
辦公與學校篇:10個綠色辦公技巧
- 無紙化辦公,數位文件替代列印:一般辦公室員工每年平均使用約10,000張紙,數位化工作流程不僅節省紙張,還能提高效率。
- 環保文具與二手資源再利用:選用再生紙、可替換筆芯的筆等環保文具;辦公設備如影印機、碎紙機等考慮租用或購買翻新品。
- 會議採用線上或節能會議模式:視訊會議不僅減少交通碳排,還能節省時間和成本;實體會議時關閉不必要的電子設備,選用自然採光的會議室。
- 實施彈性工作制度:遠距工作或彈性上下班可減少通勤次數和尖峰時段交通壅塞,進而降低交通碳排。
- 辦公室設定合理溫度:冬季室內溫度建議維持在18-20°C,夏季維持在26-28°C,每層樓安裝獨立恆溫器更能精確控制能源使用。
- 善用辦公室自然光:調整辦公桌位置靠近窗戶,減少人工照明需求;安裝光線感應器自動調節照明強度。
- 建立辦公室回收系統:設置明確標示的分類回收箱,回收紙張、塑膠、金屬等物品;考慮設置堆肥箱處理咖啡渣和茶葉等有機廢棄物。
- 使用節能電腦設定:設定電腦在閒置時自動進入睡眠模式;使用筆記型電腦代替桌上型電腦可節省約80%的能源。
- 推動辦公室植物綠化:室內植物不僅能改善空氣品質,還能增加自然感和工作舒適度,間接減少空調需求。
- 選擇雲端服務代替本地伺服器: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的能源效率通常高於企業自建伺服器,可減少約65-90%的碳排放。
購物與消費篇:15個負責任消費行動
- 減少衝動購物,支持永續品牌:遵循「需要而非想要」的原則購物;選擇有環保認證或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品牌。
- 拒絕過度包裝,選擇環保商品:選購簡約包裝或可回收包裝的產品;支持使用環保材料的商品。
- 購買耐用高品質商品,減少資源浪費:投資優質耐用品雖初期成本較高,但長遠來看更經濟環保;避免快時尚和一次性產品。
- 二手購物與物品交換:選擇二手市集、跳蚤市場或線上二手平台購物;參與社區物品交換活動,延長物品使用壽命。
- 租借非經常使用物品:工具、特殊場合服裝等非經常使用物品考慮租借而非購買,減少閒置資源。
- 選擇少包裝或可再填充產品:選購補充包裝或可再填充的日用品,如洗髮精、清潔劑等,減少一次性包裝垃圾。
- 購物自備購物袋:隨身攜帶摺疊購物袋,拒絕使用塑膠袋和紙袋。一個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可替代數百個一次性購物袋。
- 支持在地小農與小規模生產:選擇在地生產的商品減少運輸碳排;小規模生產通常更注重資源永續利用。
- 購買具有環保認證的產品:FSC(森林管理委員會)、有機認證、公平貿易、ENERGY STAR等標章可幫助識別環保產品。
- 延長電子產品使用壽命:電子產品製造過程碳排放占其生命週期排放的60-80%,延長使用壽命比頻繁更新更環保。
- 修理而非替換:培養基本維修技能或尋找專業修理服務,而非直接替換損壞物品。「修復權」運動正推動產品更易於維修的設計。
- 謹慎選購時尚服飾:成衣產業是主要污染源之一,實踐「慢時尚」理念,購買少而精的衣物;選擇天然纖維和環保染料的服裝。
- 探索零廢棄商店:尋找提供散裝販售、顧客自備容器的零廢棄商店,減少包裝廢棄物。
- 遵循「少即是多」的消費哲學:質疑每次購買的必要性,追求簡約生活方式。研究顯示,物質消費過某個門檻後與幸福感關聯不大。
- 網購時選擇綠色配送選項:合併訂單減少配送次數;選擇碳中和配送或綠色物流選項;考慮包裝回收或重複使用。
社區與公共行動篇:10個減碳社區方案
- 加入社區淨灘與植樹活動:清潔海岸線保護海洋生態;植樹造林增加碳匯。一棵成熟的樹每年可吸收約22公斤二氧化碳。
- 參與能源自主社區,推廣再生能源:支持社區太陽能、風能等再生能源計畫;參與社區能源合作社共同投資綠能設施。
- 社區共享經濟平台(共享車、工具等):建立鄰里共享系統,如工具圖書館、玩具共享、社區共享汽車等,減少資源閒置和重複購買。
- 推動社區堆肥計畫:設立社區堆肥站處理廚餘和園藝廢棄物,生產有機肥料用於社區花園,減少垃圾掩埋和化學肥料使用。
- 組織社區環保講座與工作坊:舉辦節能減碳知識分享會、低碳飲食烹飪班、自製環保清潔劑工作坊等,提升社區環保意識。
- 參與社區支持型農業(CSA):加入連結消費者和本地農場的CSA計畫,支持永續農業實踐,同時獲得新鮮當季農產品。
- 建立社區食物森林或都市農園:改造社區閒置空間為食物生產基地,種植蔬果、藥草等,增加綠地同時減少食物里程。
- 成立社區環保行動小組:組織志工定期進行社區環境巡查、資源回收教育、綠化維護等工作,持續推動環保行動。
- 舉辦社區二手市集與物品交換會:定期舉辦跳蚤市場或物品交換活動,延長物品使用壽命,減少新產品生產需求。
- 參與社區節能競賽:組織社區家庭參與節能比賽,分享節能技巧,共同監測和減少能源消耗,營造正向競爭氛圍。
旅遊篇:15個綠色旅行建議
- 支持低碳旅遊與生態旅遊:選擇強調環境保護和社區福祉的生態旅遊行程;支持取得環保認證的旅遊業者。
- 減少搭飛機,選擇鐵路等低碳交通工具:考慮陸路或水路交通工具替代短程航班;選擇直飛航班減少起降次數;支付碳補償費抵消飛行碳排。
- 選擇永續認證的住宿場所:尋找獲得綠色認證的飯店或民宿,如綠建築標章、綠色旅館認證等;支持使用再生能源和節水設施的住宿。
- 實踐負責任的旅遊行為:遵守「只留足跡,帶走回憶」原則;尊重當地環境和文化;減少使用一次性旅遊用品;自備水瓶和環保袋。
- 選擇在地體驗和當地產品:參與當地文化體驗而非高碳排的娛樂活動;品嚐當地食材製作的美食;購買當地手工藝品作為紀念品,支持在地經濟。
- 規劃集中緊湊的行程:減少不必要的移動和交通,將景點依地理位置合理規劃,降低整體交通碳排放。
- 參與旅遊地的環保活動:選擇包含淨灘、植樹或野生動物保育的旅遊行程,在旅行中也能為當地環境做出貢獻。
- 採用電子旅遊文件:使用電子機票、訂房確認函和導覽資訊,避免列印紙本文件。一趟旅行可節省約5-10張紙。
- 選擇負責任的野生動物旅遊:參加觀察而非干擾野生動物的旅遊活動,拒絕支持涉及動物虐待的旅遊景點和表演。
- 使用大眾運輸探索目的地:抵達旅遊目的地後,選擇使用當地大眾運輸、自行車租賃或步行探索,避免租車或搭乘計程車。
- 減少旅館資源消耗:住宿時減少毛巾和床單更換頻率;離開房間時關閉空調和燈具;合理使用旅館提供的備品。
- 自備旅行必需品:自備盥洗用品、環保餐具和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,減少使用旅館提供的一次性用品。
- 實踐「微塑膠意識」旅行:選擇不含微塑膠的防曬霜和個人護理產品,保護海洋生態系統,尤其是在海灘和水上活動時。
- 計算和抵消旅行碳足跡:使用碳足跡計算器估算旅行產生的碳排放,透過捐款支持環保項目進行碳抵消。
- 分享綠色旅行經驗:旅行結束後,與親友分享您的環保旅行經驗和技巧,鼓勵更多人採取負責任的旅行方式,擴大影響力。


